写教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,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活动,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任务的类型和形式,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4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,感谢您的参阅。
4的认识教案篇1
一、活动目标:
1、会认识半点,知道时钟的作用。
2、知道一日活动中重要环节的时间安排,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。
二、活动准备:
课件、幼儿自制的时钟、幼儿活动操作材料。
三、活动过程:
1、以猜谜语的形式引题。滴答、滴答、滴答。会走没有腿,会说没有嘴、它会告诉我们,什么时候起,什么时候睡。
2、复习认识整点。(分针指着12,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)
3、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。(分针指着6,时针走过几,就是几点半)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3:00和3:30时钟分针和时针的不同。
4、欣赏故事《喜欢钟表的国王》,了解时间的重要性。
提问:国王有什么爱好?因为国王的贪心,滴答国发生了什么事情?如果没有钟表,不知道时间,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么样呢?
国王为什么会肚子咕咕叫,厨师还没有送上早餐?
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,唱不出美妙的歌曲?
国王到大街上巡视,为什么没有人欢迎他?
集市上为什么会打架?
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?
为什么滴答国王又把钟表分给了大家?
小结:滴答滴答王国里,因为有了钟表,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,我们知道了时间,生活就能安排的很有规律。
5、看课件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,学习拨钟。
来园:8;00;户外活动8;30;早操9;00;午餐11;30;起床2;30
游戏3;00;离园4;30
小结;小朋友今天周老师给你们讲了喜欢钟表的国王,也学会了看时钟。小朋友就能自己来安排生活了。小朋友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,几点起床、几点吃饭、几点睡觉。应该有一定的规律。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。
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多次操作游戏感知半点分针的指向,区分整点和半点。在实物钟的操作下,孩子们直观地发现了整点时分针指向着数字12。继而以引导语过度到认识半点,幼儿在时钟模板上拨出相应的半点,同伴之间相互检查。我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了一次时间小游戏——我的一天,在游戏中,孩子们对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时间颇为熟悉,当我将时钟拨到8点整时,一组幼儿准确地报时,另一组幼儿则是挥动着身体做早操;当我的时钟显示4点半时,孩子们就假装整理衣服要放学了。最后,我们一起完成了认识半点的操作练习,通过书面式的练习,检测孩子们对半点的认识。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,通过愉快的游戏、师幼互动的形式,还有操作练习的巩固,孩子们对于半点有了初步的认识,都能较好地掌握半点时时针、分针的指向位置。
4的认识教案篇2
活动目标:
1、通过分享活动,感受圆形的物体,理解圆形的主要特征。
2、丰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。
活动准备:
图形饼干 ,有圆形特征的小猪图片
活动过程:
1、通过吃饼干游戏,激发幼儿的兴趣。
师:小朋友,瞧,这是什么?(饼干)
师:这些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呢?我们一起来品尝这些饼干吧。
师:饼干好不好吃,饼干长什么样子。
2、观看图片,了解圆形
师:老师除了带来圆圆的`好吃的饼干,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朋友呢?看看是谁?(出示图片)
师:我们来仔细认识这个朋友。看看
①他的头是什么形状的?(圆形的)
②他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是圆形的?
3、师幼讨论圆形特点
师: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呢?
4、寻找生活中的圆形
师: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圆形的。我们教室里也有,找一找?!你还见过那些圆形东西呢?说一说
教学反思:
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,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,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,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,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。
4的认识教案篇3
第五单元:认识人民币
教学内容:第例1----------例4(认识人民币)
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5:1、2题
教学要求:
1、认识人民币,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、角、分。
2、知道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,懂得1元=10角、1角=10分,学会兑换人民币,知道人民币的功用。
3、培养观察能力、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。
4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。
教学重点: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。
教学难点: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关系。
教学准备: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(不同版本的)
教学过程:
一、情境导入
师: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,看看它是谁?(cai演示:点击出现蓝猫图像)你们认识它们吗?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,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,你们想去吗?一起来吧!
二、探究新知
1、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(cai演示)
(1)、师: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?价钱是多少?(学生回答)
(2)师: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?可是用什么买呢?(学生回答)
2、认识人民币
(1)、师: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,你们认识人民币吗?
(2)、操作初认人民币
师: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,先自己认一认,再在小组内交流,看誰认得多(学生活动)
a:汇报认识情况(学生回答,师板贴人民币:硬、纸币)
问:观察这人民币,你发现了什么?
(学生回答)
师:纸做的钱币是纸币,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
(3)再认人民币
师:(指纸币)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,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。(学生活动后,汇报识别方法)
师:像100元、50元、20元、10元、5元、2元、、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?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,那你能说说看5角、2角、1角、5分、2分、1分的单位是什么?
(学生口答)
师:人民币的单位有元、角、分。纸币我们会认了,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?师: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、图案、面值、颜色上来记住。观察1元、5角硬币正面,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?
师: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,而且是中国制造的,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,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。
小游戏:
(1)我指人民币,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
(2)我说面值,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
(3)我说颜色,你来回答
4、元、角、分的关系
师: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,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?
(学生观看cai课件: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兑换关系)
师:看完了这个片段,你知道了什么?
(学生回答,老师板书:1元=10角1角=10分)
问:你知道1元=()分吗?
(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)
想一想:
1元可以换几个5角,几个2角?
2元可以换几个1元,几个5角,几个2角,几个1角?
5、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,让学生口答
三、巩固练习
1、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
(1)学生独立操作,订正(学生上台操作)
(2)说凑成的钱数
师: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,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?你是怎样想的?
2、师: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,我们回去吧!
(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)
师: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?10元呢?(学生先在小组里说,然后指名说)
3、游戏:模拟购物
出示一些学习用品、生活用品和玩具(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,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)
(1)选出三个柜长
(2)学生随意购物(看清价格后,购买)
(3)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
四、全课总结
教学反思:
在本节课中,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,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在这个环节中,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,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。
模拟购物这一环节,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“小课堂”中体验大生活。这个环节的设计,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。
4的认识教案篇4
教学目标:
1、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—20物体的个数。
2、 通过看图数数,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、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。
3、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,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。
4、通过观察、操作等活动,巩固数序知识,渗透算法多样化,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、交流的过程,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。
教学重点:
正确掌握11—20这些数的顺序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
教学准备:
多媒体课件
教学过程:
一、创设情景,提出问题,激发兴趣
课件出示例6插图,提问: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?
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,看看需要解决的
问题是什么?
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?组织学生讨论
二、小组讨论,合作探究,领会新知
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
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
三、模拟训练,巩固深化,应用拓展
1、教材79页“做一做”
2、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
4的认识教案篇5
设计说明
由于“千米”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,离学生的“可视性”和感受经验比较远,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,因此,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,注重联系生活实际,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。
1.充分利用生活情境,帮助学生感受“千米”。
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,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,围绕着教学重点“千米的认识”,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,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、建构千米、应用千米。
2.注重交流,概括换算方法。
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交流合作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。鼓励学生多角度、多方法思考问题,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。
课前准备
教师准备 ppt课件
教学过程
⊙激趣导入,引出“千米”
1.在数学王国里,有一座五指山,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(教师伸出四根手指),猜一猜,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?(米、分米、厘米、毫米)
2.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?(学生回答)
3.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、1分米、1厘米、1毫米分别有多长吗?(学生动手比划)
4.揭示课题。
师: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,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?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——千米。(板书课题:千米的认识)
设计意图: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,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,为学习新知作铺垫。
⊙联系生活,建立表象
1.建立1千米的表象。
(1)联系实际: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?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?
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:1千米=1000米。
(2)课件出示例4,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,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。
预设 生1:用米尺要量1000次。
生2:100米的路,要走10次。
生3: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,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20xx步。
生4: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。
生5: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,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。
2.估计1千米的距离。
(1)初步估计: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?
学生估计,师生共同评价。
(2)想象:请同学们闭上眼睛,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。
(3)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,你会有什么感觉?
设计意图: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,逐步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理解,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。
⊙了解用途,体会价值
1.引导学生举例。
师:千米也称公里,用符号km表示。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想想看,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?(摩托车的表盘上等)
2.欣赏生活中的千米。(出示课件)
(1)世界上最长的河——尼罗河全长约6671千米。
(2)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,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。
师引导学生小结: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,通常用千米作单位。
4的认识教案篇6
活动目标:
1.了解麦子的生活过程,认识小麦食品。
2.简单了解几种麦秆工艺品。
3.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,知道爱惜粮食。
活动准备:
1.《小麦的生长过程》课件,麦秆工艺品。
2.成熟的一麦一捆,麦粒许多
3.麦粉制食品多种,面板,发酵好的面团。
活动过程:
一:导入:谜语导入:
1.师:宝贝们,你们猜过谜语吗?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猜谜语,好吗?
秋天撒下粒粒种,冬天苗儿雪里藏,
春天返青节节长,夏天成熟翻金浪。
2.师引导幼儿猜出谜语.
二:出示实物,介绍小麦:
1.师: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特征和组成部分:根、茎、叶的形状。
①小麦的外形是什么样的?(长长的,细细的)
②小麦的根是什么样的?(须根)
③小麦的茎是什么形状的?(茎也叫麦秸,它一节一节的,空心的,摸起来很光滑)
④小麦的叶是什么形状的?(细长的)
⑤茎的顶端长的什么?(长着麦穗,有针一样的麦芒)
2.让幼儿了解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。
①利用课件讲解:
(这是小麦种子,秋天的时候,农民伯伯把小麦种种在地里。小麦种发芽长出幼苗,冬天来了,雪下得很大,小麦藏在雪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。春天来了,天气变暖了,小麦长得绿油油的,慢慢长大拔节,再慢慢地抽穗。到了夏天,小麦慢慢地变黄了,成熟了,农民伯伯开始收割。)
播种→麦苗→拔节→抽穗→成熟→收割
②幼儿动手操作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课件,巩固小麦的生长过程。
1 2 3 4 5
播 麦 拔 抽 成
种 苗 节 穗 熟
③农民伯伯种下种子以后还要做的动作:
浇水→施肥→锄草→打农药→收割
④观察图片;
(1)告诉幼儿从前的时候科技不发达,农民是用镰刀割小麦,然后摊在马路上,把麦粒从麦秸上脱下来。
(2)放收割机割麦的画面,告诉幼儿现在科技发达了,人民用收割机割麦子,方便快捷。
三.出示各种麦制品,了解麦子的用途
师:农民伯伯收下的小麦都去哪里了?(淘洗,晒干,去小麦加工厂把麦粒磨成面粉,然后制作各种食品)
1.出示各种麦粉制品,引导幼儿了解这些都是麦粉做的。(馒头、方便面、包子、煎饼、各种点心)
2.大家一起尝尝各种小麦食品。
3.出示图片及麦秆工艺品单了解几种麦子麦秆工艺品。
4.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各种小面食:如小面头,小花卷,小包子等,并把各种制作好的各种面食作品收集起来,等下课后送至伙房蒸熟,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。
四:在《悯农》的古诗中,告诉幼儿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,萌发让幼儿爱惜粮食的感情,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剩饭,不掉饭粒,不挑食的好习惯。